学术报告
题目: [先材论坛(17期)] 锂电池中的磁共振:从核磁共振到顺磁共振成像
时间: 2024年06月28日 10:30
报告人: 胡炳文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报告摘要:

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之一在于了解其电化学反应和结构变化间的关系。报告人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与核磁共振(NMR)深入探究了二次电池的电化学行为与结构演变。(1)EPR成像:开发了原位高分辨率X波段EPR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集流体表征限制,实现了锂沉积的前视图观察,区分了块状锂与树枝状锂;在全固态电池中,EPR成像揭示了锂枝晶生长与压力的关系;此外,EPR技术在KJB碳涂层铜箔上钠沉积的研究中,观察到了钠的自平整现象,为无负极钠电池提供了新见解。(2)EPR和NMR:在Li2RuxSn1-xO3正极材料中,利用EPR成功区分了捕获的O2与Ru-O2(δ-),提出了氧氧化的演化路径;采用EPR与NMR证明了P2-Na0.66[Li0.22Mn0.78]O2材料中O2和O2n-的存在,并指出高氟化电解质能有效抑制O2的生成和Li或Na离子损失;在富锂体系中,EPR的应用挑战了传统观点,发现O3型材料Li1.2Ni0.2Mn0.6O2和O2型材料Li1.033Ni0.2Mn0.6O2在4.8 V高压下都会产生O2。(3)17O NMR技术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为固态电解质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报告人简介:

胡炳文,现任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副主编。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院长。本科与硕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博士就读于法国里尔第一大学法国超高场核磁共振研究中心,从事核磁共振新方法的开发。回国后转型开拓电池体系和顺磁共振技术,目前从事核磁共振(成像)、顺磁共振(成像)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开发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体系里的应用研究。2022年获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优秀青年奖。

报告地点:M249

邀请人:王雪锋 特聘研究员

联系电话:8264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