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题目: [凝聚态物质科学数据中心报告(第12期)] 面向物理计算的二维材料研究
时间: 2025年10月11日 14:00
报告人: 缪峰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报告摘要

计算能力的持续突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然而,随着晶体管集成度逼近物理极限,传统计算硬件的算力增长已显著放缓,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数据处理能力的指数级需求。这一瓶颈迫切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计算范式,探索全新的信息处理机制。区别于依赖抽象符号表征的经典数字计算,物理计算(Physical Computing)通过材料本征的物理效应在器件层面直接实现信息处理,为算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革命性路径。其中,二维材料凭借其原子级厚度和独特的外场调控特性,成为实现高效物理计算的理想载体。本报告将系统阐述二维材料如何为新型物理计算开辟突破性方向:首先介绍在石墨烯莫尔体系中发现的维格纳晶体与铁电性,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构建固态量子模拟器【1】、莫尔突触晶体管和抗噪声类脑计算器件【2-3】;其次阐述如何通过调控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原子乐高”)界面势垒,实现类脑视觉传感器【4-6】、视觉运动感知机【7】以及传感器内动态计算【8】;最后,结合上述创新器件,将展示我们在探索新型物理计算方案方面的初步成果【9-10】,并探讨人工智能与物理交叉这一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

References

[1] Nature 609, 479 (2022).

[2]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40, 117201 (2023).

[3] Nature Nanotechnology 19, 962 (2024).

[4] Science Advances 6, eaba6173 (2020).

[5] Nature Electronics 5, 248 (2022).

[6]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8, nwaa172 (2021).

[7] Science Advances 9, eadi4083(2023).

[8] Nature Electronics 7, 225 (2024).

[9] Nature Nanotechnology 16, 1079 (2021).

[10] Nature Electronics 6, 381 (2023).

报告人简介

缪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江苏“海智”专家联合会信息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类脑智能和物理交叉研究,一作/通讯在Science、Nature、Nature Nano.、Nature Mater.、Nature Electronics、Phys. Rev.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Web of Science引用300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43000余次;申请/授权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40余项。

地点:物理所中关村园区M楼830会议室

邀请人:翁红明   研究员

联系人:于乐乐   yulele@iphy.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