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来了!都有哪些丰富多彩的“硬核”科普活动?
2024-05-19
文章来源: 中国之声

宇宙第一缕阳光什么样?人脑和AI谁是赢家?从聆听院士讲座、观看科学实验秀,到体验趣味科学互动游戏、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5月18日至19日举行,以“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为主题,丰富多彩的“硬核”科普将为公众带来一场怎样的“科学盛宴”?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又将如何在青少年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院士讲座、科普游戏、科技成就展……“科学派对”精彩纷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公众科学日的大型实验秀活动现场

5月18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一场大型科学实验秀“聆听分子之声”在足球场上演,晴空下的绿地上坐满了观众。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张同学一大早就和家长来到这里参加活动。

张同学:主要想来看这些实验,挺好玩的,这几个实验我特别有兴趣,我学到了原子、中子这些方面的知识。

一位学生家长郑女士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希望能够让孩子的科学认知从课内知识延展到课外和生活中。

郑女士:我觉得带小朋友来能够开阔视野,不局限在学校的学习上。小一点的孩子可以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和他课内的知识有所联系,收获确实非常大。


小朋友们在物理研究所体验科学装置游戏

从院士讲座、科普分享,到实验室探访、科普图书展、大型实验秀,今年公众科学日,以“中二所的奇妙冒险”为主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为公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派对”。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成蒙介绍,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园区、怀柔园区和江苏溧阳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同步进行,吸引了近2万人次线下参观和超过百万人次线上观看。

成蒙:公众科学日应该说形式上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在园区里会设置专门的科学互动实验区,把物理的一些现象通过简单的实验和道具进行一些互动展示。我们也会有一个挑战区,像物理知识的答题等设置几个关卡,可能适合小一点的小朋友过来进行闯关。我们除了线下也有线上的内容,比如有一个实验室探访,到我们这些大国重器的实验室里面去,带大家进行更深入地了解。


小朋友正在与AI下围棋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活动现场,一个与人工智能下围棋的互动游戏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前来与AI“一决高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永威介绍,棋盘背后的对手,搭载的是最新研制的智能芯片。

赵永威:我们为了演示寒武纪智能芯片的能力,临时搭建了一个围棋人机对弈程序。这个系统部署在珠海横琴,通过网络远程连接到现场,这样现场的小朋友就可以和智能芯片进行博弈了,一上午就已经下了40多盘棋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公众科学日的活动现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今年的公众科学日主题为“科幻点燃科学梦”,以公众和青少年感兴趣的科幻题材为切入点,在设置科普游戏活动的同时,还向公众展示了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最新一代龙芯、高精度自主导航巡检车等多项“炫酷”的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表示,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基地,计算所力求通过展现科技魅力来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

包云岗:我们紧密结合一些前沿进展,尤其是我们国家最近这几年在科幻等各方面发展得很快,这些对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让孩子们塑造对科技的兴趣。科幻当中又有大量的人工智能这些元素和热点,所以我们也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孩子们,比如这些技术现在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也会给孩子们去做一些解读。

“打开大门迎客人”,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中国科学院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启动仪式现场

今年5月18日到19日,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迎来二十周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介绍,从2005年起,每年5月的一个周末,中国科学院都会“打开大门迎客人”,开放国家级科研场所,组织“硬核”科普活动,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与公众面对面,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周德进:我们发动全院各方面的力量,总结梳理这20年来的经验教训以及观众的感受,认真细致地设计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今年的参与单位有127个院所机构,总共有500多场活动,然后大科学装备、野外台站、国家重点实验室有74个能够开放,科普讲座有150多场。


公众科学日主场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

今年公众科学日,在江西赣州的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学生们来到“科学之门”建筑内,穿梭在不同的实验室中,了解实验室布局设置、仪器设备功能、最新研究成果等,近距离体验科研工作背后的故事。

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小学学生 曾羽桐:通过今天的参观,我知道了要做成一个实验是很不容易的,要经过很多次测试才能完成。所以科学家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综合管理处业务主管杨志平介绍,通过设置参观科普展厅、走进科研实验室、参加科学小实验、聆听科学公开课等科学传播的板块内容,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杨志平: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正在筹建中的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属于应用基础类的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是围绕关键金属相关的国家战略需求,根据产业特征进行一个学科布局。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些趣味性、参与性、实验性比较强的一些小实验,给他们提供这种场景式的科学探究,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活动现场十分火爆

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的公众科学日主场活动中,陈润生院士与少年的对话开启了对科学的求索,翟明国院士的报告带领公众认识我们最熟悉又最陌生的地球;多位科学家与AI虚拟人进行圆桌对话,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未来……今年公众科学日,共有50多位院士围绕多个学科领域和公众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开展科普讲座、在线问答和互动交流,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释疑解惑,激励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在周德进看来,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氛围,需要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承担起科普工作这份神圣的使命。

周德进:我们国家要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公众很好的科学素养作为基础,以及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流人才。顶级的人才从哪里来?必须是在他青少年时期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维护好、呵护好他们的好奇心。科学家们在科研工作之余,把做好科普工作、面向公众和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作为一个业务来认真研究对待,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公众整体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那么整个就会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

来源: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996571703885930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