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成功承办第26届国际低温物理大会
2011-08-22
文章来源:
   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物理学会承办的“第26届国际低温物理大会”,于8月10日至8月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大会主席为赵忠贤院士和吕力研究员,程序委员会主席为于渌院士,秘书长为雒建林研究员。
   “国际低温物理大会”是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IUPAP-C5)主办的系列会议,是国际低温物理领域最高级别的学术大会。有来自63个国家的1300多名会议代表和学生参加此次盛会,其中包括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G. Bednorz教授和D. M. Lee教授。会议分为五个专题:1. 量子气体,量子流体,量子固体;2.超导电性;3.固体的磁性,热学和力学性质,量子相变等;4.电子输运性质;5.低温实验技术与应用。大会共有12个大会邀请报告,24个半大会邀请报告,225个并行分会邀请报告,以及1200多个张贴报告。作为该系列会议的传统项目,大会举行了“伦敦奖”和“西蒙奖”的颁奖仪式。四位获奖人介绍了获奖工作。同时,2011年是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发现超导电性100周年,会议期间举办了纪念超导发现100周年专题报告会,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家P. Kes,G. Bednorz,F. Steglich 和D. Scalapino四位教授做了专题演讲。此次会议为低温物理科研领域内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合作的机会,对我国低温物理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很多与会代表对大会的学术交流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C5主席R. B. Hallock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说这是组织得非常成功的一次大会;荷兰著名科学家、上届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J.E. Mooij教授也在会后专门写信致谢大会组织者,称赞大会的组织工作,表示非常欣赏这次大会。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物理所内相关实验室、科技处、财务处和刊物室等多个部门大力协作的结果。有近60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了会务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会议得到了科学院、科技部、基金委、科协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