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硅烯大会”在物理所召开
2014-06-19
文章来源: 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6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硅烯大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Silicene)在物理所成功举办。
  6月11日,大会在M楼236会议室拉开序幕。大会主席吴克辉研究员致开幕词,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希望此次大会能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和合作契机。研讨会由物理所的吴克辉研究员、戴希研究员、高鸿钧研究员、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Abdelkader Kara教授一同组织,邀请到硅烯领域来自国外的十五位专家,来自中国的九位专家做主题报告,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与会者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会场气氛热烈,热点不断,反应了国际硅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此次会议人才济济,国际上绝大多数硅烯领域的研究组均参与了会议。来自国外的专家包括巴黎第十一大学(University of Paris Sud)的Hamid Oughaddou、Andrew Mayne,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Antoine Fleurence,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Citadel Military College of South Carolina)的Lok C. Lew Yan Voon,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é)的Guy Le Lay、Bemard Aufray、Haik Jamgotchian,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Yi Du,来自中山大学(Natl Sun Yat Sen University)的W. F. Tsai,柏林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的Patrick Vogt,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onsiglio Nazionale delle Ricerche-ISM)的Paola De Padova,荷兰屯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的Bene Poelsema;法国同步辐射(French synchrotron)的Azeddine Bendounan;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的Ganapathy Baskaran;荷兰屯特大学MESA+纳米技术研究所(MESA+Institute for Nanotechnology)的Frank Wiggers;来自国内的专家包括北京理工大学的姚裕贵,大连理工大学的赵纪军,浙江大学的皮孝东,北京大学的吕劲,清华大学的倪军, 物理所的陈岚、王业亮、李晖、冯宝杰。
  硅烯是由纯硅构成的类似石墨烯的单层结构,理论还表明硅烯具备与石墨烯类似的Dirac型电子结构,其布里渊区同样有六个线性色散的Dirac锥。因而理论预言硅烯也会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奇异量子效应。同时,作为与半导体硅工业兼容的材料,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在实验上,2012年物理所吴克辉研究组及来自法国、日本的另两个研究组同时报道了在实验室成功获得硅烯。受此鼓舞,国际上关于硅烯的研究呈现突然的指数增长的趋势。而针对硅烯研究中取得的突破、面临的困难、以及国际合作的开展而召开国际硅烯方面的研讨会显得十分必要。
  此前,由Abdelkader Kara教授发起的国际硅烯会议,已经举办过三届。但此前的会议规模过小,实际上都仅是在一些欧洲的国际会议内作为一个分会来举办。由于目前硅烯研究领域的迅速扩大,经国际同仁的讨论,将第四届硅烯会议在北京由中科院物理所来举办会议。本次会议的举办成功,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硅烯研究领域的独立盛会,对硅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十分有益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