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两项成果摘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01-10
文章来源: 科技处

  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两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包括“动力学新模式的发现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中的应用”成果和与人民大学合作的“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成果。

  “动力学新模式的发现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人: 白海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闻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孙保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柳延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项目组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现了非晶合金材料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动力学弛豫模式即β弛豫模式;提出了该弛豫的微观结构起源和机理,进而建立了该动力学弛豫模式与非晶合金力学行为的关联;根据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的关联,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室温大塑性、室温附近拉伸塑性的非晶合金材料。该成果不仅有助于实现非晶合金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调控和设计,而且为发展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人: 卢仲毅(中国人民大学), 向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马锋杰(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闫循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高淼(中国人民大学)。

  铁基超导是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探索非常规高温超导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组最早发现并预言铁基超导母体是反铁磁半金属,指出由砷或硒传递的反铁磁超交换是主要的磁相互作用,是导致超导电子配对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成功预言了铁基超导的两种新的磁有序结构。这些发现揭示了其中磁相互作用的微观起源,加深了对铁基超导基本性质的认识,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