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第二届原子级制造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智汇原子级制造,塑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南京原子制造研究所共同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出席论坛。
熊继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发展。原子级制造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特点的未来产业,是引领制造业科技进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选择。近年来,我国原子级制造科技基础和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
周琪在讲话中指出,原子级制造作为极小尺度、极高精度的前沿技术,是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向,是技术突破的关键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希望该论坛能够集天下之智、集全国之力,引领战略方向,集结有生力量,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在原子级制造这个重要战略领域走出一个举国体制创新之路。
论坛开幕式之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鸿钧院士、清华大学路新春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研究员依次以《原子/分子操纵:构造与物性》、《原子级化学机械抛光理论、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和《二维世界的原子级制造》为题带来大会报告,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主持,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院士、苏州大学迟力峰院士、北京大学段慧玲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院士、武汉大学刘胜院士、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王德成董事长参与讨论。
本次论坛设六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科学基础、设计软件、加工工艺与装备、构筑工艺与装备、测量技术与仪器、产业基础保障体系,总计约120多场报告。论坛还将发布原子级制造关联科学技术体系,以及2024年度原子级制造十大重大事件(见附表)。
原子级制造以“精准操控原子及原子基元、制造性能逼近极限的‘完美’产品”的独特优势,已成为我国极具技术挑战性、产业创新性、国际战略性和经济带动性的未来产业,是我国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正积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全力推动原子级制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速原子级制造产业化进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相关部门,有关院士专家以及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代表等600余人参加论坛。
附表:
1、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2025年原子级制造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
2、南京市与南京大学联合预研原子级制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3、国产CMP装备助力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迈向原子级水平
4、二维金属的原子级制造
5、人工制造量子材料及其原子器件
6、原子级制造创新发展联盟成立
7、未来微纳电子器件原子级制造的全链条支撑平台——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宣布启用
8、“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
9、制订国际上首个原子层沉积国际标准《原子层沉积-术语》
10、转角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