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空缺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花落北京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童曙泉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在京举行,北京地区共有7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5%,显示了北京地区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实力。

  此次,北京有9个项目获一等奖,创下历史新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三年空缺后产生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今年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出自北京。此外,今年的3个创新团队奖北京占据了两席。

  一等奖半数来自北京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各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重大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3年国家科技奖(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颁发一等奖18个,北京获得9个,占一等奖总数的一半。

  9个一等奖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各有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共有7项。这些项目涉及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的“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均由北京市科委直接推荐。

  多年来,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数量始终名列第一,一批由在京的院所、高校或企业牵头完成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高科技前沿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带动了一批高科技成果在北京落地和产业化。

  高温超导勇夺自然科学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2010、2011和2012年连续三年出现空缺。此次,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项目,一举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是继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最重要的研究进展。该成果首次突破“麦克米兰极限温度”,确定铁基超导体为新一类高温超导体,合成系列铁基高温超导体并确认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创造并保持铁基超导体临界温度的最高纪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潮。基于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的研究,确认了铁基超导体的非常规性,为理解铁基超导电性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这项重大突破的意义,在于为潜在的重大应用提供了新的材料体系。例如,铁基超导体具有金属性和非常高的临界磁场,材料工艺相对简单,尽管临界温度低于铜基超导体,但具有特殊的应用潜力已经显现。该项目为促进超导应用的实现做出了先驱性和开创性的贡献。超导材料除了用于磁悬浮列车、核电站线圈等用途外,未来还可用于超级电子对撞机、无损耗的电力传输、超高速船舰等。

  该成果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得到众多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专门评述,并作为亮点跟踪报道。例如,最顶尖的《Science》(《科学》)发表了题为《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的专题评述。铁基超导体研究被《Science》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The best of 2008”(2008年度最佳成果)。

  ?        “创新团队”成员

  三成不到35岁

  2013年是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开展创新团队奖励试点的第二年。3个获奖团队中,北京占两席,分别是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

  始创于1995年的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汇聚了加速器物理及应用、辐射探测、核电子学、成像方法、核系统控制、辐射防护等方向的49名学者。令人意外的是,其中有13人还不到35岁,占总数的27%;还有30人年龄在36至50岁之间。也就是说,团队中50岁以下的成员占88%。

  这个团队研制的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已经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年利税约30亿元。

  清华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王学武告诉记者,团队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实践“产、学、研、用”的科研机制创新,快速、高效地使实验室技术变成了占领全球市场的高端产品,同时也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打私、反恐及国防装备检测等提供了高科技手段。

  “我读博士的时候,从实验室到企业车间,经常带着二三十人的队伍一起攻关。”王学武说,这种科研模式让人才快速成长,科研组织能力的提升让年轻的科研人员受益巨大,为国家重点单位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媒体扫描
·
北京日报:空缺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花落北京
相关视频
新闻联播[17201402163837GMT].JPG
360截图20140113112731957.jpg
光明网访谈:“铁基高温超导”获奖背后的故事.jpg
新闻30分.JPG
新闻联播.JPG
共同关注.JPG
中国新闻.JPG
W0201401096056139244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