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铁(镍)基超导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召开
2008-10-24
文章来源: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的超导研究部、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部与极端条件物理研究部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铁(镍)基超导研讨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ron-(Nickel)-Based Superconductors)于2008年10月17日-19日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圆满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副院长詹文龙出席会议,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出席了会议晚宴。赵忠贤院士与于渌院士共同担任了本次会议的主席。

   来自日本、美国、德国、英国、瑞士、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36位著名科学家和10位国内优秀学术带头人参会并作了邀请报告,其中包括:铁基超导体的第一个发现者、来自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Hideo Hosono教授,美国前物理学会会长、加利福尼亚大学的Marvin Cohe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台湾中研院物理所所长吴茂昆教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理事长Koichi Kitazawa教授,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Jeff Lynn教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Yasutomo J. Uemura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李东海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张守晟教授,香港大学的张富春教授,Rice大学的斯其苗教授,田纳西大学的戴鹏程教授,以及国内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陈仙辉教授、复旦大学的封东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卢仲毅教授、浙江大学的许祝安教授,和本所的方忠研究员、王楠林研究员、闻海虎研究员、丁洪研究员、靳常青研究员和周兴江研究员等。

   今年物理所/国家实验室在铁基化合物超导体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继日本研究人员在铁基化合物的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方面做出突破之后,王楠林、陈根富研究组迅速制备出该样品并在提高临界温度方面做出重要进展,闻海虎研究组在新超导体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赵忠贤研究组连续提高铁基高温超导临界温度至最高的55K,与此同时方忠、王楠林等研究人员通过理论和计算预测提出了自旋密度波的机理。美国《科学》《今日物理》等杂志相继报导了我所研究人员在新一轮铁基超导体中所开展的富有重要影响的领先性工作,在此背景下物理所/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本次会议,希望以此会为契机促进全世界在本领域的研究工作。

   本次会议集中了全球在铁基高温超导研究,乃至全球超导界、强关联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大家就铁基高温超导材料探索、物性以及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其中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过程以及新材料合成、单晶样品的制备、铁基超导高温材料体系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体系之间的异同、掺杂类型、竞争序、ARPES、中子散射、核磁共振等研究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内容,大多报告均是本领域全世界的最新进展。与会者充分认可了物理所/国家实验室在铁基高温超导方面的贡献,并多次肯定了物理所/国家实验室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物理所为全球20多个研究机构提供研究样品,同时在ARPES、中子散射、核磁共振等多方面的研究中与国外同行进行了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了本领域研究的进步。来自所内外的两百余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踊跃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自始至终保持类似的规模。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科院、科技部和基金委项目的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