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割舍的师生深情——苹果树月谈6月快讯
2011-06-08
文章来源: 青年学术小组
   6月3日下午,苹果树月谈如期举行。首先,金奎娟研究员介绍了新一届青年学术小组的成立及其成员,他们是孟胜、谷林、李永庆、李世亮和杨芳。组长孟胜代表新一届青年学术小组发言,他表示为能够有机会服务于物理所的年轻人而倍感激动,新一届青年学术小组将努力坚持传统、为继续提升我们的学术环境贡献力量。
   本次月谈邀请王鼎盛院士为大家做题为《我的老师和我的学生》的精彩报告。
   王鼎盛院士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深深感激的心情,回忆了自己从中学到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十多年里,所得到的叶企孙、胡国璋、潘孝硕、蒲富恪、李荫远、A. J. Freeman等多位老师的谆谆教诲,如叶企孙先生教学时强调“是忘记还是深化你所学的知识,靠自己选择”;潘孝硕先生教导:得到的结果要随时准备能够和别人面对面讨论。从他们身上,王鼎盛院士体会到做学生时得到的几点教益,即“知识更新要自主选择;选择判据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和具有的价值;研究方法要自力发展;研究技能要有实验和理论结合;实验结果要严谨能重复;思考结论要经得起质疑。”这些老师的教诲对王鼎盛院士的学习和科研生涯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与听众共同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师生情怀。
   在过去近三十年里,王鼎盛院士指导了二三十位学生,其中不乏令人赞赏的才俊,他们当中大多数已经成为各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鼎盛院士结合学与教的经历,谈了对科学发展中继承、积累和创新的认识。他认为,模仿、贯通、发展、创新,这是学生培养的四部曲。博士生培养的标准是要超过“模仿”,力求实现“发展”,至少也要达到“贯通”。学生要学习和发扬老师的长处,要以超过老师为目标,老师要以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为己任。
   整个报告现场气氛热烈,王鼎盛院士幽默的语言使报告过程掌声、笑声不断。报告结束后,大家就研究生培养标准、优秀学位论文的要求和研究生教育现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整个报告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充分体现了苹果树月谈加强相互了解,促进交流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宗旨。
   王鼎盛: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长期致力于磁性体表面和界面性质理论、表面吸附和表面电子性质理论、晶体光学性质的理论计算研究,和计算凝聚态物理理论方法的发展。在磁性和表面物理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1996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2001年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曾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国家表面物理实验室主任、中国材料学会理事、国际纯粹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磁学委员会委员、Laser Focus World国际顾问,现任中国物理学会、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 责任副主编、中国科学G辑(物理,力学,天文辑)主编、J.Computer-Aided Material Design国际顾问。
   “苹果树月谈”成立于2009年3月初,是由物理所青年学术小组主办,综合处协办的定期交流活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下午3:59在BⅡ段404会议室举行。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 “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王鼎盛院士作精彩报告
现场气氛热烈
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