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多铁薄膜——九月苹果树月谈快讯
2014-09-12
文章来源: 青年学术小组
9月5日下午,苹果树月谈再次与大家相聚。本期嘉宾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张金星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于浦,这两位非常年轻但实力非凡的学者在薄膜的生长及有效量子调控有着一技之长。
张金星非常擅长复杂氧化物薄膜及异质结的外延生长,畴壁与相界的构筑,尤其是强关联体系在纳米尺度下新奇特性的探测与调控;于浦则侧重于研究界面处电荷和自旋的重构和相互耦合现象,揭示其中蕴含的物理机制,以实现对体材料的铁磁和铁电性的有效量子调控。界面、畴壁这些在材料中司空见惯的特征,却在材料的整个“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位青年学者都在为发现新型的界面特性、功能特性和铁性材料中的衍生现象,以及磁、电、弹性三者耦合行为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他们精准的物理眼光,引导大家在精彩的薄膜世界中遨游。
报告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报告内容吸引了所有与会人员,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为今后科研合作奠定基础。
报告人简介:张金星,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 年12 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其中2008 年到2009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系访问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之后在加州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R.Ramesh教授)。2013年9月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于浦,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5-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师从R. Ramesh教授。2011年至201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起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和unit leader。
青年人是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者,是取得未来突破的希望。苹果树月谈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了一个自由、活跃、平等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张金星非常擅长复杂氧化物薄膜及异质结的外延生长,畴壁与相界的构筑,尤其是强关联体系在纳米尺度下新奇特性的探测与调控;于浦则侧重于研究界面处电荷和自旋的重构和相互耦合现象,揭示其中蕴含的物理机制,以实现对体材料的铁磁和铁电性的有效量子调控。界面、畴壁这些在材料中司空见惯的特征,却在材料的整个“生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位青年学者都在为发现新型的界面特性、功能特性和铁性材料中的衍生现象,以及磁、电、弹性三者耦合行为进行广泛深入的探索。他们精准的物理眼光,引导大家在精彩的薄膜世界中遨游。
报告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报告内容吸引了所有与会人员,大家纷纷各抒己见,深入交流,为今后科研合作奠定基础。
报告人简介:张金星,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 年12 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其中2008 年到2009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系访问研究并完成博士论文。之后在加州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R.Ramesh教授)。2013年9月获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于浦,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5-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师从R. Ramesh教授。2011年至201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起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和unit leader。
青年人是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者,是取得未来突破的希望。苹果树月谈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了一个自由、活跃、平等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 |
张金星报告现场 |
![]() |
于浦报告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