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通向广义相对论之路——十一月苹果树月谈快讯
2015-11-11
文章来源: 青年学术小组
秋冬交替的十一月,大家相聚在苹果树月谈。2015年是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100周年。广义相对论是引力的基本理论,宏观的广义相对论和微观的量子理论构成了今天物理学的基石。本次报告有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在庆研究员为大家讲述爱因斯坦通往广义相对论之路。
方在庆研究员通过爱因斯坦求学与工作的历程、家庭情况、合作伙伴、灵感来源以及与狭义相对论的对比介绍了广义相对论的发现历程。伯恩曾评价广义相对论是“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有两条最基本的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在提出狭义相对论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其局限性。1907年,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进行推广,提出等效原理;1912年,爱因斯坦引入度规张量;1913年,与格罗斯曼合作提出“纲要理论”;到1915年,最终得到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得益于格罗斯曼、希尔伯特等人的帮助,若没有朋友的帮助,广义相对论的完成会更加曲折;然而,若没有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出现与否,只怕也是未知之数。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在物理学中引起了一场革命,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上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在人类思想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对论的时空理论不是终极真理,它还要不断发展。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探索是没有穷尽的。值此“广义相对论”创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向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表达深深的敬意。
报告人简介:方在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曾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在德语国家和美英等国从事研究,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埃里克·弗格林讲席(Eric Voegelin Professur)。著有《爱因斯坦、德国科学与文化》,《德国:科技与教育》等书,译作近十本,包括《爱因斯坦全集》(第9卷)和《剑桥科学史》(第4卷)等。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方在庆研究员通过爱因斯坦求学与工作的历程、家庭情况、合作伙伴、灵感来源以及与狭义相对论的对比介绍了广义相对论的发现历程。伯恩曾评价广义相对论是“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有两条最基本的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在提出狭义相对论不久,爱因斯坦就发现其局限性。1907年,爱因斯坦将相对性原理进行推广,提出等效原理;1912年,爱因斯坦引入度规张量;1913年,与格罗斯曼合作提出“纲要理论”;到1915年,最终得到场方程。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得益于格罗斯曼、希尔伯特等人的帮助,若没有朋友的帮助,广义相对论的完成会更加曲折;然而,若没有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出现与否,只怕也是未知之数。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在物理学中引起了一场革命,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上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在人类思想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相对论的时空理论不是终极真理,它还要不断发展。历史的实践告诉我们:规律是可以掌握的,探索是没有穷尽的。值此“广义相对论”创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向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表达深深的敬意。
报告人简介:方在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曾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在德语国家和美英等国从事研究,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埃里克·弗格林讲席(Eric Voegelin Professur)。著有《爱因斯坦、德国科学与文化》,《德国:科技与教育》等书,译作近十本,包括《爱因斯坦全集》(第9卷)和《剑桥科学史》(第4卷)等。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
苹果树月谈,一个每月偷得半日闲的约会,一个所有参与者的舞台,或许,还是一棵“牛顿”靠着的“苹果树”。
苹果树月谈诚邀物理所全体同事参加!
![]() |
报告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