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2021-01-25
文章来源: 科技处
2021年1月20日,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召开。会议先后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明、国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向涛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委员叶朝辉院士(线上)、邢定钰院士、孙昌璞院士、谢心澄院士、陈仙辉院士(线上)、龚新高院士(线上)、方忠院士、王玉鹏研究员、丁洪研究员、李泓研究员出席了本次会议。科技部基础司傅小锋二级巡视员、科研基地处任家荣处长,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王颖副局长、重点实验室处侯宏飞处长,北京市科委许心超副主任(线上),北京市发改委高技术处赵英俊处长等领导和嘉宾应邀到会指导。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院士、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明、副所长顾长志、副所长胡江平、所务委员冯国星、所务委员程金光、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内设研究部正副主任以及物理所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傅小锋二级巡视员在致辞中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王颖副局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科研和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中科院前沿局会一如既往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许心超副主任表示,北京市科委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并期望国家研究中心能够更大力度参与到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中。赵英俊处长表示,北京市发改委会全力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发展。
会上,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方忠院士从基本情况介绍、代表性成果产出、年度开展工作、未来发展思路等几个方面汇报了中心年度工作。2020年,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模拟研究部取得了“利用超导量子比特器件模拟多体物理”、量子功能材料与低维结构研究部取得了“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新奇量子现象探索研究部取得了“狄拉克涡旋拓扑光腔”、凝聚态物理极限探测研究部取得了“基于标准四电极法研究笼型富氢化物LaH10的高温超导电性”、凝聚态物理前沿交叉与应用研究部取得了“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构型预测新方法”等一系列突破。
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在讨论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委员们希望,在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发展取得良好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研究,产生真正在国际上起引领作用的重大成果。委员们建议,中心要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解决国家需求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和保障。

参会人员合影
会上,傅小锋二级巡视员在致辞中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王颖副局长在致辞中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科研和管理上取得的成绩,并表示中科院前沿局会一如既往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许心超副主任表示,北京市科委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并期望国家研究中心能够更大力度参与到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建设中。赵英俊处长表示,北京市发改委会全力做好全方位的保障,支持国家研究中心的发展。
会上,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方忠院士从基本情况介绍、代表性成果产出、年度开展工作、未来发展思路等几个方面汇报了中心年度工作。2020年,国家研究中心凝聚态理论与模拟研究部取得了“利用超导量子比特器件模拟多体物理”、量子功能材料与低维结构研究部取得了“在磁性外尔半金属中首次提出'自旋轨道极化子'新概念”、新奇量子现象探索研究部取得了“狄拉克涡旋拓扑光腔”、凝聚态物理极限探测研究部取得了“基于标准四电极法研究笼型富氢化物LaH10的高温超导电性”、凝聚态物理前沿交叉与应用研究部取得了“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构型预测新方法”等一系列突破。
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在讨论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委员们希望,在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发展取得良好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研究,产生真正在国际上起引领作用的重大成果。委员们建议,中心要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为解决国家需求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和保障。

参会人员合影